哺乳期女性骨吸收增加、對鈣的需求增加及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這些都可能會導致母體骨質的缺乏,使得哺乳期女性比同齡正常女性更容易出現骨質流失。
1、哺乳期激素分泌變化,骨吸收增加
當女性分娩后,雌激素持續降低、孕激素、催產素間隙性增加是哺乳期激素水平變化的顯著特點。骨吸收是由腦—乳房—骨回路的調節來實現的,哺乳和催乳素均抑制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脈沖分泌,進而抑制促性腺激素(黃體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導致卵巢性激素(雌二醇和孕酮),雌二醇的分泌減少會增加破骨細胞的活性,引起骨吸收增加;同時,催乳素分泌增加以及兒童的吮吸,刺激乳腺上皮細胞分泌甲狀旁腺激素相關蛋白(PTHrP),PTHrP可通過促進骨骼溶解、腎鈣重吸收,維持乳汁中的鈣含量。
2、鈣流失更多,對鈣的需求增加
完全母乳喂養的女性每天通過母乳丟失的鈣含量達100~250mg,最多可達400mg,喂養雙胎或三胎的女性,丟失的鈣含量是上述的 2~3倍。隨著我國三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女性可能選擇生育多個孩子,分娩數增加也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哺乳期女性的鈣流失。
3、生活方式改變,導致骨密度下降
在哺乳期間,部分女性出于臥床等原因,運動及接受陽光照射時間較少,僅依靠光照無法產生哺乳期所需足量的維生素D,同時也影響了鈣的吸收與利用,并導致其哺乳期骨密度下降。
警惕哺乳期骨流失發展為妊娠哺乳相關性骨質疏松
在今年發布的《中國孕產婦鈣劑補充專家共識(2021)》中指出,在孕期時缺鈣更易造成孕婦鈣營養不良,還會造成遠期的骨質疏松。而在哺乳期,母體對鈣的需求進一步增大,常規的飲食并不能滿足需求,可能會使妊娠哺乳相關性骨質疏松(PLO)風險增加。
一般認為是妊娠晚期到產后18個月,尤其是產后/哺乳早期所檢查的骨質疏松癥。常常表現為嚴重的腰背部疼痛或輕度的髖部疼痛,在臨床上容易被忽視。如果在妊娠晚期或產后早期出現下腰部、臀部或下肢的劇烈疼痛,日常活動受限時,一定要及時診治,以防發生脆性骨折。
應積極干預檢查鈣流失
南京科進實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超聲骨密度儀,該設備采用超聲波測定法:由于其和檢查骨折較敏感而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利用聲波傳導速度和振幅衰減能反映骨礦含量多少和骨結構及骨強度的情況。該法操作無創、無痛、,尤其對兒童和孕婦此方法更為適合。